張大千楓橋夜泊圖.jpg

 

月落烏啼霜滿天  江楓漁火對愁眠

姑蘇城外寒山寺  夜半鐘聲到客船

 

  在Google搜尋著關於這首詩的圖片,就只這張圖片最引我注意,點出來一看,原來是郎靜山大師的作品。這就難怪了,不同形式的藝術,會透過該形式特有的方式飄揚出富有作者情感的節奏;要能飄揚出富有情感的節奏,也必須是稱得上是藝術才行。大師此作,頗富此詩意境。

  • 釋題:

  作者創作此詩的背景,國中生幾乎均已耳熟能詳,不再贅述。

  所謂「壯士悲秋,女子懷春」。男子屬陽,故屬陽的春、夏正是男子活躍的日子,然當由夏轉秋,時節由陽轉陰,此時男性處於陰陽衝突之中,情感上較易受到外界景物的影響,故男性愁困於文學作品之中,時節多寫秋季。

  詩人在定題上一開始即言明「楓」,則秋愁之意已意在言外。

  「橋」,是溝通兩地的線索,一端是詩人眼下的所在地,另一端呢?日暮鄉關何處是。這橋,卻是一座溝通不了詩人與故鄉情感的橋啊。

  歸鄉已是無望,只有「夜泊」於此,只是此楓、此橋,卻揪得詩人難以承受。

  就聲韻上,詩人先是安排了兩個平聲字,緊接著一個仄聲字、一個入聲字,吟來彷彿在仰天長嘯後,情感狂瀉而出而終至頓挫失控。

  一首好詩,已然從命題就開啟了門徑。

  • 詩情:

  詩人以「月落」開啟了序幕。就視覺上,「月」在我國的傳統文學裡代表著對團圓的一種渴望,但這個渴望卻隨著逐漸西落的月兒而幻滅;就聲韻上,詩人在一開始就安排了兩個入聲字,吟來令人滿腔愁緒激盪於胸,卻無處宣洩。

  在聲、色具出的情境下,情感一旦噴出便再也止不住了。「烏啼」,啼的難道只是烏鴉?抑或詩人「烏呼!烏呼!」地狂哭?我想,更是後者吧。

  哭得令人心都碎了,怎奈又是個「霜滿天」的黑夜。天冷,詩人的心更是死冷。就觸覺上,是冷;就聽覺上呢?詩人在這裡安排了三聲鐘響霜滿天(以閩南語吟頌,鐘響立現);冷冷的鐘聲,藉著冰冷的空氣,傳進了冰冷的心坎,更加警醒了歸鄉無望的情緒,又怎令人承受得住!

  月落之後,景物為黑夜所遮掩......連同我的故鄉。放眼,詩人能看見的,就只有近處引人愁思的楓紅,以及在遠處江面飄盪、似乎不知該航向何方的孤獨漁火。面對此景,愁的是我,孤獨的更是我,又教我如何入眠?

  此城為「姑(與同音)」蘇,此寺是「」山,更加重了心寒影孤的苦澀。正方此時,寒山寺又傳來陣陣的鐘聲(「寒山寺」三字以閩南語吟頌,鐘響立現。一說是鼓聲,然無論是鐘是鼓,都起著警醒的作用),在已過三更的深夜裡,刺進了長期客居他鄉卻又歸鄉無望的詩人耳中。

  詩人在詩的最後兩字,分別安排了一個陰入聲(客)與一個陽平聲(船),使得吟誦者在聞得鐘聲後,於情感上先是一個頓挫,再舒緩的釋出,一如哭泣聲。

 

 

  • 後記:

  詩,是一種高度壓縮的語言,往往一句話、一段詞,甚至是一個字,便含有相當豐富的意思,這也給了讀者相當大的想像空間,更豐富了詩的引人力量。

  日本作家廚川白村曾提出「逆溯作家」的看法,有些人從如何逆溯出作者寫作時的深意的角度來解讀,進而不怎麼認同廚川的說法,個人給予尊重。

  我願意這樣看:作者在寫作時有其初心,讀者不見得能夠深深體會。然而,讀者各有其不同的成長、教育背景,不同的職業、生活歷練。當讀者在閱讀作品時,便會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在作品中,進而在心目中想像、創造出另一種與作者不同的意境出來。於是,讀者也成了一種另類的作家,是通過所閱讀的作品逆溯並再創造另一種意境的作家;雖然不見得形於文字,卻是扎扎實實地在其心目中有過精彩的演出。因此,讀者乃可以稱之為「逆溯作家」。

  詩的高度壓縮語言,正提供了讀者成為逆溯作家的絕佳管道。

  詩,是一種有音樂(節奏)性的文字,也因節奏而美。

  對生命的深思與反省,為生命加入美的元素,是詩的任務。讀詩,是生命一向必備功課。

arrow
arrow

    Wesl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